天才一秒记住【动力小说】地址:https://www.dlchuwuqi.com
她对人际互动的矛盾来自童年环境。
成长过程让她将“依赖”
视为错误,而“疏离”
则是被社会接受的行为。
这类患者并不罕见,他们的依附模式大多属于焦虑型,表面上习惯独立,内心却对亲密关系极度渴求。
最大特征是“先一步放弃”
,在对方真正远离之前,便已经预设“我会被抛弃”
,于是选择在关系尚未建立时便自行撤退。
思考结论确立后,顺势引导:
“……你很努力地让自己变得不那么‘黏人’,对吧?”
“因为你害怕,如果表现出太多的依赖,会让别人离开。”
她没有马上回答,这部分还在我的预料之中。
眼神闪过动摇,手指无意识地绷紧。
嗯,果然吗“……是。”
“但实际上,你并没有真的变得不依赖,而是选择了隐藏自己的渴望,让自己看起来不在意。”
“于是,你开始质疑别人的好意,因为内心深处的你,始终害怕‘如果真的去依赖,对方会不会有一天厌倦而离开’。”
嘴唇微微颤抖了一下,仿佛被戳中了心事。
她的行为模式相当典型。
她并非没有尝试过亲密关系,只是这类关系往往因“自我怀疑”
导致失败。
而这些失败,进一步加深她的怀疑,使她产生“我果然是不被喜欢的”
错觉,形成恶性循环。
人类在绝望时,会本能地寻找合理化的借口,而她的借口就是“他们从来没有真的喜欢过我。”
但即使这样,她仍然渴望被肯定,甚至对“被理解”
产生了惊讶与感动。
“……你说的……完全没错……”
语气轻颤,眼神闪烁,指尖不自觉地收紧,如同抓住最后一根浮木。
这类患者,往往会对心理咨商师产生依赖感,甚至发展出转移性依恋。
当一个人的心理屏障被轻易瓦解,他们很容易将理解自己的人视为“唯一能懂自己的人”
,进而产生异常的信任,甚至是情感上的投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