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动力小说】地址:https://www.dlchuwuqi.com
京城的诏书如同一场无声的雪崩,将靖北王府彻底推入了寒冬。
战时配给制开始实行,士卒的口粮肉眼可见地削减,操练的号子声依旧响亮,却难免带上了一丝压抑的沉重。
王府内部,一切用度从简,连萧彻院里的炭火份额都被削减了一半。
王长史带着人,捧着王府的印信和抵押田产的文书,穿梭于靖北城几家与王府素有往来、根基深厚的大商号之间,陪着笑脸,筹措着那不知能支撑多久的钱粮。
压力,实实在在的压力,如同北境厚重的冻土,沉甸甸地压在每个人的心头,也压在萧彻那尚未完全长成的肩膀上。
他没有时间恐慌,更没有资格抱怨。
父亲将“军屯”
视为续命的关键,他必须将这件事做到极致。
他不再仅仅满足于督促耕种、修缮农具,而是开始更深地扎进这片土地。
他召集各屯田点的老农和负责的辅兵,不再是下达命令,而是虚心请教。
他问得极其细致:哪种黍米更耐寒?何时追肥效果最好?田间的垄沟多深能保墒防涝?甚至是一些看似迷信的农谚,他也认真记录下来,试图找出其中的经验规律。
他将这些零散的经验与自己前世那些模糊的农业知识结合。
他隐约记得“套种”
能提高土地利用率,便试着在几块田里,让农人在黍米行间间种上生长期短、耐阴的豆类。
他记得堆肥发酵能提升肥力,便组织人手,将各处收集来的牲畜粪便、烂草落叶集中堆积,尝试着用不同的方式覆盖、翻搅。
这些尝试,在那些经验丰富的老农看来,有些是“胡闹”
,有些则将信将疑。
但萧彻态度诚恳,亲自参与,并且承诺,若因此减产,损失由他个人(实则是王府)承担。
这份担当,打动了一些人。
与此同时,他将目光投向了农具之外,更深层的“效率”
。
他发现,各屯田点分散,信息传递、物资调配效率低下。
他便设计了一套简单的旗语和接力传讯的方法,用于各屯田点与王府之间的紧急通讯。
他又建议王长史,将修缮农具、分发种子肥料等事务,定期集中办理,减少人员往返奔波,也便于统一管理。
他还做了一件看似微不足道,却在后来被证明极为重要的事——他让王长史从紧张的库储中,挤出了一小部分相对耐储存的粮食,作为“应急粮”
,秘密储存在几个位置关键、防守严密的屯田点。
此事极为隐秘,连王长史都不完全理解其用意,只觉得是世子过于谨慎。
日子在忙碌与焦虑中一天天过去。
田地里的庄稼,在萧彻近乎苛刻的精心照料和老农们的辛勤劳作下,顽强地生长着。
那套种的豆子,竟然真的在黍米的荫蔽下发了芽,虽然长势不算旺盛,却也让老农们啧啧称奇。
堆肥坑里散发出的气味虽然不佳,但翻搅时那黝黑疏松的质地,也让人对秋收多了几分期待。
然而,危机并未远离。
削减口粮带来的影响开始显现,一些士卒面露菜色,训练时的体力明显下降。
边境的局势也愈发紧张,北狄的游骑出现在视野中的频率越来越高,小规模的摩擦时有发生,空气中弥漫着大战将至的压抑。
一日,萧彻正在一处屯田点查看堆肥的情况,周震派来的亲卫找到了他,带来一个坏消息:一支前往榷场换取盐铁的王府商队,在归途中遭遇不明身份的“马贼”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