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动力小说】地址:https://www.dlchuwuqi.com
藏书楼的烛火,又一次亮至深夜。
萧彻面前摊开的,不再是经史子集,而是《北狄风俗考》、《靖北斥候行军纪要》以及一些字迹潦草、显然是由前线军士口述记录的遭遇战案例。
炭笔在纸上游走,勾勒出北狄轻骑的战术草图——他们惯用的三面扰袭,精准的骑射压制,以及仗着马快,贴脸抛掷套索、短斧的凶狠打法。
“风雪……遭遇……数倍之敌……”
萧彻喃喃自语,父亲的问题像一根针,刺入他思维的深处。
斥候的任务是侦查与传递信息,非正面搏杀。
那么,弩在此时的作用,首重阻敌、制造脱身之机,而非歼敌。
制式手弩射速慢,一发之后,再上弦便需时间,极易被敌人趁机拉近距离。
弩箭的威力在五十步外尚可,三十步内若不能一击毙命或重伤敌骑,便意义大减。
他回想起曾在鲁墨工棚角落见过的一种失败品——一种试图连发却因结构复杂、极易卡壳而废弃的“蹶张弩”
。
又想到老李头抱怨过,为弩箭打造破甲的三棱锥状箭簇格外费时,多数斥候只能用普通的扁平箭簇,破甲能力堪忧。
几个零散的念头,如同风雪中的火星,在他脑中碰撞。
---
匠作营角落的冷锻试验仍在继续。
张匠人发现,经过反复冷锻打磨的“悬刀”
和“钩心”
,在模拟测试中,连续扳动数百次后,磨损程度远低于普通部件,扳机力依旧保持稳定。
消息虽未张扬,却在几个老匠人中间悄悄流传开来,他们再看萧彻时,眼神里少了几分看待孩童的随意,多了些许不易察觉的郑重。
这一日,萧彻带着几张新的草图找到鲁墨。
这一次,图上画的不是完整的弩,而是几个独立的配件。
“大师,”
萧彻的声音在叮当的锤打声中显得清晰,“小子查阅斥候战例,有所思。
可否请大师过目?”
鲁墨放下手中的活计,擦了擦手,接过草图。
第一张图上,画着一个类似小型臂缚的装置,内侧有卡槽,可固定三到西支弩箭,箭簇朝外。
“此为‘箭囊臂缚’?”
鲁墨挑眉。
“是。”
萧彻解释,“斥候临敌,往往需单手控马,单手执弩。
若弩箭置于身后箭囊,取用不便。
绑于臂上,或可省却取箭时间,便于快速再装填。”
这是他从现代手枪快速装弹具得来的模糊灵感。
鲁墨未置可否,看向第二张图。
上面是一种造型奇特的三棱弩箭箭头,但与寻常三棱锥不同,其棱线带有细微的、螺旋状的浅槽。
“这是何意?”
“小子听闻,带血槽的箭矢创口难愈。
此箭箭头,若在射出后,能因风阻或中靶力道产生细微旋转,或许……能加剧创口撕裂。”
萧彻斟酌着用词,他无法解释空气动力学和弹道学,只能归结于模糊的“或许”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