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动力小说】地址:https://www.dlchuwuqi.com
所有人都做出了自己的承诺,他们都明白,纳森所说的一条船,並不是一个比喻,而是一个残酷的事实,他们要么与纳森合作,共同迎接挑战,要么被时代所淘汰,被对手所超越。
这顿晚宴,所有人都吃的心事重重。
就在大洋彼岸,一场跨越洲际的直播正在各大社交媒体上刷屏。
无数外国网友正聚精会神地盯著屏幕,观看龙国电视台发布的一则新闻特別报导。
视频的开头,是龙国航天中心指挥大厅的实况,紧接著,安装在发射卫星上的全景相机画面切换到了一段高清晰度的太空影像。
在漆黑的宇宙背景下,一个熟悉的太空飞行器正在缓慢旋转这是龙国那架出名的白帝空天战机,它光滑的白色机身在阳光下反射著刺眼的光芒。
但此刻,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了白帝机舱,一个形似蜘蛛的机械装置上。
这个装置,就是本次在轨组装的主角一一天蛛多足模块化机器人。
“我的天,这机器人看起来好酷!
就像是科幻电影里的东西!”
一个网友在评论区惊嘆道。
“这造型怎么跟电影《异形》里的抱脸虫有点像?不过看起来更精密!”
另一个网友回復道。
紧接著,画面开始了特写。
天蛛机器人缓缓地从白帝分离,它没有用常规的推进器,而是依靠八条修长的机械腿,通过吸附在“白帝”
机体上的磁力轨道,像蜘蛛一样,轻巧地爬行到了组装区域。
“这—这机器人移动好流畅!”
一个网友留言,语气中充满了不可思议。
视频的旁白开始详细介绍这个机器人的技术细节:“天蛛机器人,採用了我们自主研发的柔性仿生关节和纳米吸附技术,它能够在失重环境下,精確地模擬蜘蛛的爬行和抓取动作,从而在复杂的空间结构上,实现最高精度的定位和操作。”
就在这时,天蛛的八条机械腿开始同步动作,它们像活物一样,从机身上解开,然后精准地吸附到了一个巨大的、摺叠状態的核聚变反应堆核心模块上。
“这动作——-太流畅了!
没有一丝停顿!”
一个名叫技术宅的帐號评论道,“这完全顛覆了我对太空机器人的认知!
它们应该都是笨重的,用推进器来移动的。”
“天蛛”
的机械臂开始伸展,它的主臂就像人类的手臂一样,灵活地从核心模块內部取出一个又一个的能量传输管道和散热片。”
“然后,它那更细小的、如同触手一般的辅助臂,开始对这些部件进行精细的微调和锁定,每一个动作,都如同外科医生般精准,没有一丝多余的动作。
视频的画面被切割成了两部分:一部分是天蛛的真实影像,另一部分则是计算机模擬的组装过程,模擬图中,机器人的每一个关节,每一次旋转,每一个抓取动作,都与真实影像完美吻合。
“这才是真正的机器人技术!”
一位来自史丹福大学的机器人学教授,在自己的社交帐號上转发了这段视频,並配文道:“我们还在研究机器人在地面上的平衡问题,龙国人已经让他们的机器人在太空中,像艺术家一样进行精密组装了。”
“这不只是工程学上的胜利,更是控制算法和仿生学上的巨大突破。”
在短短几分钟的新闻里,在天蛛那令人眼繚乱的动作下,一个原本摺叠成紧凑模块的巨大结构,开始在太空中缓缓展开。
巨大的散热片如同翅膀般张开,复杂的能量转换单元被精確地安装到位,最后,是闪烁著微弱蓝光的聚变反应堆核心被锁定在最中央。
整个过程,没有任何人类太空人的参与,完全由天蛛机器人独立完成。
“这简直是无人化太空建设的典范!”
一位前nasa工程师在评论区惊嘆道,“他们已经解决了我们还在爭论的很多问题,在轨维修、大规模结构展开和组装,甚至是对接精度!”
“我们还在討论用火箭把大型模块送上天,他们已经开始在太空中3d列印了!”
另一位网友感嘆道。
当视频的最后,巨大的发电站结构在太空中完成组装,並向地球发出了第一束微波能量时,无数外国网友的心中,都產生了一个共同的疑问:
他们,到底是怎么做到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