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动力小说】地址:https://www.dlchuwuqi.com
廷议上剿抚两派的激烈争吵,如同一场喧嚣的闹剧,最终在朱由检强硬的剿抚并用定调下暂告段落。
但退朝回到乾清宫的朱由检,心中并无半分轻松。
他知道,那看似折中的方案,在执行层面依然面临着巨大的不确定性和阻力。
陕西的乱局如同一个巨大的脓疮,需要有人去挑破,但派谁去,如何挑,却是一门极其艰难的学问。
兵部尚书王在晋推荐了几名以勇猛著称的将领,内阁则更倾向于派遣一位资历深厚、能够协调各方的文官重臣。
名单在朱由检的御案上铺开,他的目光却越过那些或熟悉或陌生的名字,最终停留在了一个他既熟悉又陌生的名字上,杨鹤。
杨鹤,都察院左副都御史,湖广武陵人,年近花甲,资历老道,在清流中素有宽厚长者之名。
在原本的历史轨迹中,正是在崇祯元年,他被任命为兵部右侍郎兼右佥都御史,总督陕西三边军务,负责平定民变。
而他采取的策略,正是以招抚为主。
结果呢?朱由检的记忆冰冷地告诉他结果:杨鹤主抚初期,凭借朝廷的赈济银两和赦免政策,确实招降了王二、王嘉胤等部分义军首领,暂时稳住了局面。
但根本问题未解决,招抚政策执行中又漏洞百出,加之朝廷财力不济,承诺的安置无法兑现,导致己降者复叛,未降者气焰更炽,最终酿成更大规模的叛乱,杨鹤本人也因此被罢官下狱,结局凄惨。
这是一个注定会失败的任命,一个历史的坑。
若按朱由检本心,他恨不得立刻派遣一员如孙传庭、卢象升般的悍将,携雷霆之势,以剿字为唯一方针,将乱局扼杀在萌芽状态。
但他不能。
孙传庭此时尚在吏部任职,未显军事才能;卢象升更是远在地方,声名不显。
更重要的是,朝堂之上主抚派的势力依然强大,若他强行任命一个纯粹的主剿派,必然引来巨大的非议和掣肘,甚至可能让剿匪事宜在朝廷内部就陷入僵局,反而贻误战机。
他需要时间。
需要时间让察事厂深入陕西,摸清真实情况,搜集地方官吏不法证据;需要时间让皇庄实验田的番薯见到成效,为日后大规模赈济积累经验和种苗;需要时间整顿内帑,筹措更多的军费;更需要时间,在军队和朝堂中,逐步提拔和培养真正忠于自己、且有能力执行自己意志的干才。
而杨鹤,这个在历史上被证明失败的抚臣,在此时此刻,却成了一枚可以利用的,甚至必须利用的棋子。
这是一步阳谋。
朱由检看得清清楚楚。
任命杨鹤,可以最大限度地安抚朝中主抚派的情绪,减少推行剿匪政策的阻力,让那些整天把仁政、民心挂在嘴边的官员暂时闭嘴,至少不会在后方拼命拖后腿。
杨鹤的抚,可以为他在陕西的军事部署和内部整顿,争取到宝贵的缓冲时间。
而且,杨鹤此人,性格算不上刚强,甚至有些优柔寡断,易于控制。
他的失败,几乎是注定的。
一旦杨鹤招抚失败,乱局扩大,届时朱由检再临阵换将,改抚为剿,朝野上下将无人再敢非议,他就能顺理成章地启用真正的主剿派将领,推行更彻底的军事解决方案。
杨鹤的失败,将成为他转换政策、推行己意的最佳铺垫和理由。
想通了这一切,朱由检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的光芒。
有无奈,有决绝,也有一丝身为棋手落子时的冷酷。
他明知杨鹤此行凶多吉少,甚至可能背负骂名,但为了大局,为了争取那扭转乾坤的一线生机,他不得不如此。
“拟旨。”
朱由检的声音在空旷的暖阁中响起,平静无波。
“奴婢在。”
王承恩躬身应道。
“擢都察院左副都御史杨鹤,为兵部右侍郎兼右佥都御史,总督陕西三边军务,赐尚方剑,准其便宜行事。”
朱由检一字一顿地说道,每一个字都仿佛有千钧之重。
王承恩微微一愣。
他跟随皇帝日久,深知皇帝内心是倾向于剿的,为何此时却任命了朝中知名的主抚派杨鹤?但他不敢多问,只是恭敬地记录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