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动力小说】地址:https://www.dlchuwuqi.com
拥抱路径依赖:放弃寻找“最优路径”
。
每一次行动的结果(成功、失败、引发意外)都成为下一次行动的“路径”
。
利用诺顿穹顶的非决定论特性和沈凌渊的量子态指引(当他显化时),在无数可能的路径中,选择最能累积“扰动势能”
、最可能触及“关键沙粒”
敏感性的那一条。
“缺陷”
即力量:将伊苏尔文明的“缺陷”
——模糊的个体边界、强烈的情感共鸣、对混乱的接纳——提升为核心武器。
他们的群体意识网络本身就是一个动态的、不断自我扰动的沙堆模型!
每一次群体共鸣的波动,都在微观层面移除着意识领域内“旧秩序”
的沙粒。
混沌之眼的困惑与守护者的崩塌前兆
“沙粒计划”
的实施,初期效果看似微弱,却让“混沌之眼”
和残存的守护者陷入了更深的困境。
“混沌之眼”
的挫败:它习惯于锁定高价值、高熵的“大沙粒”
(伤痕碎片)进行猎杀。
但现在,面对宇宙中遍地开花的、微小的、短暂的“自由染色”
扰动(移除无数小沙粒),它的反逻辑脉冲和概率污染如同高射炮打蚊子,效率低下且消耗巨大。
它无法理解这种“蚂蚁啃大象”
的策略,其扭曲的逻辑核心在试图计算无数微小扰动的累积效应时,陷入了过载和混乱。
守护者的逻辑崩溃:残存的守护者阵列试图维持秩序,但“沙粒计划”
造成的全域、低强度、高频率的扰动,使得宇宙网络的“染色”
状态陷入了前所未有的持续模糊。
Ramsey定理要求的“清晰染色以判断单色团”
的前提被彻底破坏。
守护者的逻辑核心不断报警:“熵增持续…染色失败…临界点模型失效…无法预测崩塌路径…”
它们如同站在一个不断有沙粒滑落的巨大沙堆上,能感受到崩塌的临近,却完全无法预测哪一粒沙会成为压垮骆驼的稻草,何时、何地会崩溃!
这种对未知崩塌的恐惧,本身就加速了其逻辑核心的熵增和内部混乱。
沈凌渊的馈赠:最后一粒沙的隐喻
在一次罕见的、主动且稳定的显化中,沈凌渊的量子虚影出现在索拉面前。
他的形态比之前更加“实在”
,却带着一种燃烧殆尽般的透明感。
“沙堆的真理…你们己领悟…”
他的声音平静而欣慰,“我的时间…不多了…消散…是另一种形式的…锚定…”
“临别前…我送你们…最后一粒‘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