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动力小说】地址:https://www.dlchuwuqi.com
夜谈星地
临时住处是村里腾出来的旧屋,土坯墙糊着泛黄的报纸,屋角支着铁炉,炉上温着的搪瓷缸飘出淡淡的枣茶香。
煤油灯的光晕在桌上铺开,把沈竹礽摊开的罗盘影子拉得老长,沈砚之正对着罗盘上的星宿刻度小声琢磨,门外就传来了熟悉的脚步声——是王二婶。
“婶子来啦!”
沈砚之先迎了上去,掀开门帘时,一股带着雪粒的寒气裹着暖意涌进来。
王二婶手里揣着本蓝布封皮的线装书,另一只手拎着个粗布袋子,进门就把袋子往桌上放:“刚炒的瓜子,咱边唠边嗑。
这书是我太爷爷留下的《风水要诀》,纸都脆了,我平时都不敢轻易拿出来。”
沈竹礽连忙起身接书,指尖触到蓝布封面时,能摸到布料磨出的软毛,翻开第一页,泛黄的宣纸上是工整的小楷,笔锋劲挺,边角处还留着淡淡的墨晕,像是当年书写时不小心溅上的。
“这字是馆阁体吧?”
沈竹礽凑近灯光,指腹轻轻拂过字迹,“钦天监的人果然讲究,一笔一划都见功夫,连案例旁的小图都画得细致——你看这儿,标着山脉走向,还注了对应的星宿位置。”
王二婶凑过来点头,手指点在一段文字上:“你看这句‘角宿主山,斗宿主水,星相合地脉,则为吉地’,我太爷爷当年勘察咱这疙瘩时,就按这话找的地。
以前我爹教我看风水,总说太爷爷的笔记是‘金疙瘩’,可惜我那时候小,好多地方看不懂。”
沈竹礽顺着她指的地方看,忽然眼睛一亮:“这话和《青囊经》残页上的记载几乎一样!”
他刚说完,沈砚之就猛地想起什么,转身从随身的布包里掏出个用油纸裹着的小本子——那是祖父交给他保管的《青囊经》“星地篇”
残页,边缘己经被磨得有些毛糙,纸上还留着祖父用红笔圈画的痕迹。
“王二婶,您看这个!”
沈砚之把残页递过去,王二婶连忙接过来,怕手汗弄脏纸,还特意擦了擦指尖。
她凑在灯前,一字一句地念:“‘星地相应,气脉相通,吉地者,必合天枢、地轴之势’——哎哟!”
她突然抬高了声音,眼睛亮得像夜空里的星,“这和太爷爷笔记里的话一模一样!
我爹以前跟我说,钦天监的风水学问是‘宫里传下来的’,民间风水比不了,现在看来,咱这皇家学问和《青囊经》竟是同源的!”
接下来的半个时辰,屋里的枣茶香混着瓜子的焦香,满是讨论声。
沈竹礽指着笔记里“东北龙脉”
的章节,问王二婶:“咱这千山一带矿脉多,会不会冲了龙脉?”
王二婶立刻接话:“咋不会!
前几年村西头老李头在矿脉边上盖房,刚盖好就漏雨,后来我去瞅,才发现那地方的龙脉被矿脉截了,气脉不通,能顺才怪。
辨坎宫煞也得看矿脉,要是地基下有黑土、湿土,再加上冬天北风刮得猛,那十有八九是坎宫煞,盖房得绕着走。”
沈砚之坐在旁边,手里拿着小本子飞快地记,时不时插句嘴:“王二婶,那星相和地脉咋对应呀?我以前学的都是江南的星相,没听过北方的讲究。”
王二婶被他问得笑起来,伸手摸了摸他的头:“咱东北的星相比江南清楚,空气干,没雾,晚上瞅星星跟撒了把碎钻似的。
就说冬天的北斗七星,勺柄指北,主水旺,刚好和坎宫属水对应,建工厂要是对着北边的凶煞,水太旺就克火,机器容易出毛病;得找个南边有坡的地方,让火气补一补,才能水火相济。”
说着,王二婶起身拎起桌上的马灯:“光说没用,咱出去瞅!
我教你认玄武七宿,那七宿在北边闪,跟千山的走向能对上,就像给咱这地脉守着门似的。”
沈砚之和沈竹礽连忙披上厚棉袄,跟着王二婶出门。
夜里的风裹着雪粒子,刮在脸上有点凉,可抬头一看,所有人都忘了冷——东北的夜空黑得纯粹,没有一点杂光,星星亮得能看清轮廓,北斗七星像个银勺子挂在天上,勺口正对着北极星;北边的天空里,玄武七宿排成龟蛇的形状,慢悠悠地闪着光,和远处千山的轮廓叠在一起,像是天地间拉了道无形的线,把星星和山脉连在了一起。
王二婶指着玄武七宿,声音里带着点自豪:“太爷爷的笔记里写,这玄武七宿是咱北方地脉的‘守护神’,瞅着它们的位置,就能知道地脉顺不顺。
你看,咱选的工厂地址,刚好在玄武七宿的‘龟甲’中间,气脉最顺,以后建厂准保顺利。”
沈砚之盯着那些星星,忽然觉得以前在书上学的“天人合一”
,此刻终于有了实感——不是纸上的文字,是头顶的星、脚下的地,是老辈人传下来的学问,在黑夜里闪着光。
他掏出小本子,借着马灯的光,把星星的位置和山脉的走向画在一起,笔尖划过纸页时,心里满是踏实的暖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