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动力小说】地址:https://www.dlchuwuqi.com
“快去,别耽误了!
赶紧去做检测室,去看一下!”
“验收不是给样品了吗?你们去做你们的,研究更重要!”
谭延明大喊了一声。
朱炳坤顿时反应过来,他也不再管验收组,率先冲进了检测室。
...
高原试验站的数据如雪片般传回总部,每一帧都经过三重加密与量子信道传输。
张明浩每日清晨五点准时登录离网终端,逐条审阅环境稳定性、载流密度波动、宇宙射线干扰响应等参数。
五百米锡烯电缆在极端低温与强辐射条件下持续运行了整整四十九天,未出现一次阻抗突变或电子态退耦现象。
这意味着,Lumen-1材料不仅能在实验室的恒温洁净环境中稳定工作,更能承受外太空、极地、深海等严酷现实场景的考验。
“我们已经跨过了最后一道门槛。”
他在内部评估会上说,声音平静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接下来,是把这项技术推向全人类的时候了。”
但推向社会,并不意味着无条件开放。
中央科技领导小组召开专项会议,决定启动“光元民用化三步走”
战略:第一步,在西部偏远地区建设十座基于锡烯输电网络的微型智能电网示范工程;第二步,将Lumen-1材料应用于国家重大基础设施??包括高铁牵引系统、5G基站能源模块和新一代核聚变装置的磁场约束线圈;第三步,择机向友好国家输出成套技术标准与设备包,以“技术换资源、以合作促和平”
。
张明浩亲自带队前往青海果洛藏族自治州,选址于平均海拔4200米的玛沁县下大武乡。
这里常年风雪交加,冬季最低气温可达零下三十八度,传统电网难以维系,许多牧民仍依赖柴油发电机和太阳能板勉强供电。
新电网的核心是一组由六百米连续锡烯带材构成的超导母线,连接着分布式光伏阵列、小型风力机组和地下熔盐储能仓。
整个系统无需变压器,无需高压塔,电力传输损耗近乎为零。
施工期间,当地村民自发组织牦牛队协助运输设备,孩子们围着银白色的电缆管廊奔跑,用藏语喊着“光明来了!
光明来了!”
通电那天,全村老少聚集在村委会前的小广场。
村长是一位七十多岁的老阿妈,她颤抖着双手按下启动按钮。
刹那间,三十盏LED灯同时亮起,照亮了整片草原。
没有闪烁,没有延迟,光如泉水般流淌而出。
老阿妈跪倒在地,合掌向天祈祷。
翻译低声告诉张明浩:“她说,这是佛祖派来的光。”
他眼眶发热,却只是轻轻摇头:“不是佛祖,是我们自己造出来的。”
返程途中,薛坤翻看手机里拍摄的照片,忽然问:“你说,如果当年我们没坚持做国产衬底,而是买了德国进口的MOCVD设备,今天还能站在这里吗?”
“不能。”
张明浩望着车窗外飞驰而过的雪山,“技术可以买来一时便利,但尊严买不来。
真正的自主,是从每一个螺丝钉开始选择‘自己做’。”
话音未落,车载电台突然响起紧急通知:北京总部遭遇境外网络攻击,攻击源伪装成国际合作项目数据包,试图渗透离网存储系统的物理隔离层。
虽然防火墙第一时间切断了链路,但安全局研判认为,敌对势力已掌握部分外围信息架构,极可能发动下一波更精准的定向打击。
张明浩立即调转车头,连夜赶回北京。
三天后,国安部门公布调查结果:攻击来自一个名为“暗河”
的跨国黑客组织,其资金流向最终指向某北约成员国的情报外包机构。
与此同时,国际学术期刊《AdvancedMaterials》撤回一篇声称“突破常温超导瓶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