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动力小说】地址:https://www.dlchuwuqi.com
天刚蒙蒙亮,我捏著那片焊锡从院里出来,手心还带著铁皮的凉意。
贾张氏的哭嚎早停了,可她那股横劲儿像煤渣似的粘在鞋底,甩都甩不掉。
我低头看了看游標卡尺,0.35毫米,误差0.02,得改——但眼下没工夫改。
厂里的铃声已经响过两遍。
我蹬上自行车,风卷著灰扑在脸上。
进车间大门时,门口堆著一摞黑乎乎的齿轮轴,歪七扭八地摞在角落,像谁扔了一地烧焦的骨头。
几个老师傅围在边上,脸拉得比铁还沉。
王建国蹲在最前头,手里捏著根断轴,指节发白。
他抬头看见我,嗓门立马炸了:“林风!
你来得正好,看看这堆废铁!”
我没接话,先绕著那堆零件走了一圈。
表面氧化层顏色不匀,有的发青,有的发黑,断口处能看到细密裂纹呈放射状。
我蹲下,指尖轻轻蹭了蹭一处断裂面,粗糙中带点脆感。
“淬火池温度多少?”
我问。
“按老规矩,八百度下油。”
旁边一个年轻工人答。
“几批一起进的炉?”
“三十六根,整一批。”
我站起身,从工具包里抽出草稿纸,翻到空白页,顺手把游標卡尺插回裤兜。
这活儿不是材料问题,是升温节奏乱了套。
苏联那本手册里提过类似情况,p.107写著“厚壁件需预热缓升”
,可咱们厂一直图快,一把火直接烧到顶,毛坯內外温差拉太大,应力全憋在里头,一淬就崩。
“得改加热方式。”
我说。
王建国“啪”
地把断轴往地上一摔:“改?你当热处理是熬粥?还得先小火后大火?”
“差不多。”
我点头,“就跟煮鸡蛋似的,蛋清要是猛火滚煮,壳没熟里头先裂了。”
他瞪眼:“你少拿吃的打比方!
我们干了三十年,凭的是眼力、手感、火色!
你一个毛头小子,看两本书就敢说我们错了?”
旁边几个老工人都跟著点头。
有人嘀咕:“就是,啥『科学方法,咱们厂还没靠那玩意儿出过活呢。”
我没爭,转身走到工具箱前,拎出两根试棒,材质和齿轮轴一样。
一根我直接放进炉膛,按传统流程升温;另一根,我拿石英测温管插进炉壁预留孔,又把自製的支架卡好,准备走“阶梯式升温”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