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动力小说】地址:https://www.dlchuwuqi.com
例如,在一次关于修建大型水利工程的决策中,中书省草拟了诏令,提出了工程的规模、预算等初步方案。
门下省在审核时,发现预算过高,且部分施工地点存在争议,于是驳回中书省重新拟定。
中书省经过重新调研和规划,再次提交方案,经门下省审核通过后,由尚书省组织实施。
通过这样的流程,确保了工程决策的合理性和实施的可行性。
3虚心纳谏:倾听不同声音唐太宗以虚心纳谏着称于世。
他鼓励大臣们进谏,对于敢于直言的大臣给予奖励和保护。
其中最着名的谏臣当属魏征。
魏征原是李建成的谋士,在玄武门之变后,唐太宗不计前嫌,将他收为己用。
魏征一生向唐太宗进谏多达二百余次,内容涉及政治、经济、小、文化等各个方面。
有一次,唐太宗曾想修建一座宫殿,名为翠微宫。
魏征得知后,直言不讳地指出此举会耗费大量人力物力,不利于百姓休养生息,且当前国家的财力应更多地投入到发展农业、改善民生等方面。
唐太宗听后,起初有些不悦,但经过深思熟虑,他欣然接受了魏征的建议,放弃了修建宫殿的计划。
又有一回,唐太宗在朝堂上与大臣们讨论如何选拔人才,他提出了一种新的选拔方式,认为可以通过考察官员的家族背景和门第来确定其是否适合担任重要职务。
魏征当即站出来反对,他认为选拔人才应注重其个人的才能和品德,而不是出身门第。
唐太宗与魏征在朝堂上展开了激烈的辩论,最终,唐太宗还是听取了魏征的建议,改变了自己的想法,采用了以才能和品德为主要依据的选拔方式。
,!
四、贞观之治的经济发展:繁荣昌盛的根基奠定1轻徭薄赋:减轻百姓负担唐太宗吸取隋朝灭亡的教训,实行轻徭薄赋的政策。
他减轻了农民的赋税负担,规定农民缴纳的田赋比隋朝时大幅降低。
同时,也减少了农民的徭役天数,让农民有更多的时间从事农业生产。
例如,在贞观年间,一般农民每年只需服二十天左右的徭役,相比隋朝时大大减少。
而且,唐朝的田赋征收方式也更为合理,根据土地的肥沃程度和产量高低来确定征收额度,避免了一刀切的做法,使得农民能够安心种地,农业生产得到了迅速恢复和发展。
在一些受灾地区,唐太宗还会采取特殊的赋税减免政策。
比如贞观年间,某地遭遇了严重的旱灾,庄稼颗粒无收。
唐太宗得知后,当即下令减免该地农民的赋税,并调拨粮食进行救济,帮助农民渡过难关。
2重视农业生产:国之根本的强化唐太宗十分重视农业,他经常亲自下田视察,鼓励农民勤劳耕作。
他还采取了一系列促进农业生产的措施,如兴修水利。
在贞观年间,全国各地兴修了大量的水利工程,比如在关中地区修建了郑国渠的延伸工程,以及白渠的修复工程,改善了灌溉条件,使得农田得到了更好的灌溉,提高了农作物的产量。
此外,唐太宗还推广了一些先进的农业技术,如牛耕的普及和新农具的使用。
他鼓励农民采用双牛牵引的犁具,这种犁具比单牛犁具更加省力、高效,能够提高耕地的质量和速度。
同时,一些新发明的农具,如曲辕犁和筒车,也在贞观年间逐渐得到推广。
曲辕犁操作灵活,适合各种地形的耕地;筒车则利用水力自动提水灌溉,节省了人力。
3商业与手工业的发展:经济多元化的推进在农业发展的基础上,贞观之治时期的商业和手工业也取得了一定的发展。
长安成为当时世界上最繁华的城市之一,城内有东市和西市两大商业中心,东市主要经营国内各地的商品,西市则汇聚了来自西域、中亚等地的外国商品,中外商人云集于此,贸易十分繁荣。
在东市,你可以看到来自江南的丝绸、茶叶,来自北方的皮毛、药材等各种各样的国内商品。
而西市则是一个充满异域风情的地方,这里有来自西域的香料、珠宝,来自中亚的骏马、毛毯等。
中外商人在这里讨价还价,热闹非凡。
手工业方面,如纺织业、陶瓷业、造船业等也都有不同程度的发展。
以纺织业为例,唐朝的纺织技术有了很大的提高,除了传统的丝绸纺织外,棉纺织也开始兴起。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