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动力小说】地址:https://www.dlchuwuqi.com
一两百贯钱的东西,还不放在王素的心上。
饮了两杯酒,王素问杜中宵:“听李殿中说,你此次入京,是游学来了,怎么不见你带着文章去拜访贤达?既是读书,想来有文章特别合你心意的。
若是与人不熟,我可与你引荐。”
文人游学,当然不是见庙就拜,心中都有特别的人选。
或者欣赏别人的文章,或者觉得自己的文风合适,或者心仪其为人,这样才能聊到一块去。
在王素想来,杜中宵来京城,心中也应有类似的人物。
至于王素自己,并不以文学见长。
杜中宵拱手:“学生来自小地方,见识有限,天下名人贤士只是听闻,甚少拜读他们的文章。
没有办法,小城里只有一家书铺,卖些古旧经典,新一些的书一无所有。
此次到京城来,只是想看一看现今流行的文章,买些回去研读。
其他的,只能够随缘了。”
王素点了点头,没有再说什么。
没想到这个杜中宵,还真是乡下小子进城,长见识来了。
既然他自己都没有准备,别人也就帮不上忙,只能看他自己的缘法。
这是个什么时候?杜中宵的历史再不熟,也知道这时是敏感时期。
历史书上讲到这段历史,最重要的事件就是庆历新政。
牵涉到其中的几个重要人物,范仲淹正在西北积累声望,韩琦同样,欧阳修在馆阁任职,富弼知谏院。
反方的吕夷简任宰相,而且年纪已老。
按吕夷简的年纪推算,事情就在这几年。
庆历新政拉开了北宋党争的序幕,杜中宵的心多大,才会在这个时候站队陷进去。
对于历史上的庆历新政,具体施政措施杜中宵记不起来,几个小故事却隐约记得。
印象最深的一个跟欧阳修有关,他跟吕夷简阵营的王拱辰都娶了薛奎的女儿,王拱辰劝欧阳修改换阵营,曾经形象地在他身前一跃,对欧阳修道:“永叔,你要及早站到这边来!”
最后庆历新政失败的导火索,便是由王拱辰引燃的。
没跟这些人接触,杜中宵记不起来是谁,真跟这些人面对面了,杜中宵终于记起来那个人是谁了,正是八面玲珑的何中立。
何中立跟苏舜钦是好友,又跟王拱辰过从甚密,具体过程杜中宵不记得,大概记得庆历新政失败便是由这三人拉开序幕。
历史书是有立场的,上面会明确地写出谁对谁错,谁是进步力量,谁是保守派,谁代表了历史前进的方向,谁在拖历史的后腿。
这个立场后人学可以,人真置身其中,照着这立场做事就自寻死路了。
历史从来不是黑白分明,也并没有一个箭头贯穿其中,现实远比书本上记载的复杂得多。
在时代大潮面前,杜中宵只能小心翼翼,尽量避开潮头,随着潮水滚滚向前。
或许终有一日,自己能够引导潮水,那时才能站上潮头,成为弄潮儿。
人最可悲的,是明明在别人的舞台上,扮演着一个小角色,却自以为是主角,最终被时代大潮撕得粉碎,却连一个盒饭都领不到。
这个时代鲜花着锦,却又烈火烹油,很多事情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抱大腿是最靠不住的,不要说大臣,连皇上的大腿都抱不得。
在沉重的现实面前,皇帝也要低头,立场时时变换,身边的人物会一个一个被甩出去顶雷。
庆历新政的开端始自皇帝对范仲淹和韩琦等人的信任,可惜这种信任只持续了很短的时间,这一派便就被放弃了。
面对着写好的历史书,我们可以说如果这样,如果那样,可惜现实没有如果。
这种国家大政实际上是由时代决定的,舞台中央的人只是恰好在那个时刻登场而已。
历史会被这几个主角影响,历史的进程想要改变却没有那样容易,绝不是一转念的事情。
现实就是内外交困,不改变这个事实,想靠着几条新政扭转局势,本来就过于天真了。
杜中宵现在做的,就是老老实实考进士做官,改变自己的命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