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动力小说】地址:https://www.dlchuwuqi.com
杜中宵转身一看,原来是冯原三人,还有几个不认识的人站在远处。
急忙让陶十七把几个人请到了棚子里,寒喧两句,杜中宵便道:“冯员外,你们到雁门寨去收买毛皮,一去这许多日子。
事情还顺利么?”
冯原道:“托官人的福,一切顺利。
这几位都是同行的商人,听说官人在这里建了货场,特意跟着我们一起来看。
我们这次带来的毛皮,可是上次的数十倍不止!”
杜中宵笑道:“越多越好!
你们看,这处货场如此广大,多少毛皮都存得下。
还有,那边鞣制的地方已经建好,只要你们落定,便就可以招集工匠,进行鞣制了。”
一边说着,杜中宵一边带了冯原等人,到鞣皮的地方观看。
这些人常年贩运毛皮,对于鞣皮的工艺都不陌生,见这里井井有条,都对此处有了信心。
以前并州鞣制毛皮的加工能力不足,拖后腿的其实不是工艺,而是小作坊式的生产方式。
由于规模过小,纯手工作业,每一家的加工能力都不大,又形不成合力。
杜中宵搞了这一处大作坊,除了关键的几种工艺,大量的制造过程被合并到了一起,仅此一项,就不知道节省了多少人力。
又使用厢军,做那些不需要技术的工作,不多的工匠便就形成了巨大的生产能力。
这就是观念的差别。
杜中宵千年的见识,知道规模效应有多少好处,怎么可以快速提升效率。
先是把小生产者聚集到一起,形成工场,使生产场地和工具共用,效率叠加。
等到成了规模,再在工场中设计使用机械,进一步提高效率,从而形成良性互动。
生产规模起来了,市场也就形成了。
等到这里成了毛皮加工中心,并州城的鞣皮匠人肯定会争先恐后地搬来这里,慢慢不必轮差。
第16章生意兴隆
程二郎向炉膛里加了一铲石炭,看火慢慢烧得旺了起来,便就走到一边,靠在柱子上,看棚子里面鞣皮的匠人。
他是个年迈厢军,货场建好了,得了这个烧火的活计。
热气从炉子里出来,沿着棚子底下铺好的火道,从另一边的烟囱透出去。
反正煤便宜,几个炉子烧得极旺,棚子里虽然四面透风,却温暖如春。
甚至还有好事的匠人,在棚中摆了十几盆菊花,此时开得正艳。
各色匠人,便就在这温暖的工棚里,忙忙碌碌。
看着钟阿大带了几个人刮皮,一边忙着,嘴里嘟囔个不停,程二郎不由笑。
这个程阿大是从永利监征来的匠人,怪话最多,活从来不停,口中的话也不停。
齐孔目坐在棚子的尽头,耐心查看着账目。
棚子那头太热,他觉得口干舌燥,便就只在离炉子远的这一边待着。
随着毛皮货场慢慢走上正轨,齐孔目的生活也平静下来。
正在这时,一个小吏从外面进来,到齐孔目身边低声道:“孔目,杜官人到了。”
齐孔目急忙起身,随着小吏迎了出去。
杜中宵走过在货场的小道上,看着货场里拥挤的人流,有些出了一口气的感觉。
随着冯原等从雁门寨回来的外地客商的到来,货场这里鞣制毛皮的产能充分利用了起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