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动力小说】地址:https://www.dlchuwuqi.com
“怎么能不死人!
那些富户地主,家里房子修得好的,献了粮库的也还罢了,一旦敢于抵抗,那就是阖家绝户!
头颅垒起来做京观,做完了再烧掉——至于那躯壳,可舍不得烧了,都是砍下来晒成脯!
大顺军吃得好啊,时常能开荤,他们的兵,眼睛和野狗一样亮那!
黑夜里都会发光,比咱们雀蒙眼的老百姓可看得清楚多了!”
不管从前吃不吃,但反正在攻打京畿道时,大顺军是吃人肉的,而且因为吃人肉的关系,军粮来源扩充,战斗力还更提升了不少。
也成功地吓到了交战区的百姓,让他们放弃幻想,纷纷大举南下——交税是可以的,谁来都交税,但若是大顺军不想收税,只愿意吃人的话,那这日子就真的过不下去了。
后来大顺军是因为什么,放弃攻入京畿,这个不是百姓所清楚的,就像是流民也不知道,江北已经成为了特别救灾区,所有救灾事宜,‘悉由买活军办事处便宜主理’,而这个决议下达之前,京城官场又有多少官员,因为一些四六不沾的理由丢官下狱。
他们能拼凑起来的,不过是大顺军的动向:
攻京畿道而不得,或者说,或许一开始就是佯攻吧,因为大顺军并未在京畿道和官军交战太久,好像只是稍作试探,不几日功夫就调转方向,以闪电般的速度,急行军猛攻洛阳。
并在半个月的围困后,成功地引发洛阳百姓内乱,开城门放入大顺军,‘大屠三日,烧尽肥肠’——大顺军竟履行承诺,并不屠杀城中平民,而是在百姓通风报信之下,将城里和福王相关的所有门户,全都灭门!
除了一些素有清名,与人为善,得到里坊贫民担保袒护的中等人家之外,洛阳城内被屠而死的人丁,何止万人?从洛阳城中逃出的百姓,谈到这几日屠城,也都是色变——很显然,他们大概多是有些身家的,这才会在事后仓皇南下,洛阳城内那些活不起的百姓,都是欢欣鼓舞地加入大顺军了,被吓跑的自然不会有侥幸逃过一劫的小户人家数量多。
这么总结下来,整个中原道其实就是在进行针对富户的清洗,有些洛阳更南的人家,比较有见识,有远虑的,也没等大顺军来,赶紧先逃了,舍了田地不要,把存粮也留了不少在家里,只带了不招人眼的份量,宁可和大家一起忍饥挨饿地到江北来,隐姓埋名重新白手起家。
这也是为何流民五花八门,言谈举止就不像是一种人,也有稀里糊涂逃来的农户,也有抓紧时间逃亡的小户人家,大概还有一些大富人家的漏网之鱼——他们也是被吓怕了,对自己的来历讳莫如深,全谈不上公然炫耀什么。
别人也不多深究,反正大家坐下来谈这些,也就是扯闲篇,江北都成了特别救灾区了,都是家里没隔夜粮的人,能有份活干,有块地种,就惜福吧!
至少这特别救灾区,做主的是买活军办事处,对于中原道那些没见识的乡下农户来说,这六个字虽然刚接触不久,但一路南来,也逐渐意识到了买活军那高不可攀的期望,也建立起了一点对未来的信心,他们认为,大顺军大概是不敢打到江北来,和买活军作对的。
——如果是敏朝地界,那就不好说,心里非常的发虚,对于未来也不敢有什么长远的指望,因为他们对于家乡的官衙德行,心里是有数的。
可买活军那就不一样了,一路以来见识到的很多东西,不知不觉就在他们心里打下了深深的烙印。
知道江北说话算数的是买活军办事处,大家就感到心里多了底气,也多了几分对未来长久的向往,脑子好像重新又灵活起来,有了一些远见,可以试着去构思一下,怎么在新家园里扎下根来了。
甚至,当这些灾民中比较出色的人,被挑选出来到江边做工,因而得以见到了江对岸那朦胧的光晕之后,他们心里也渐渐地浮现出了一些对于过去的悔恨——怎么以前就不知道买地居然这样好呢?这么看来,说不准大家也是苦尽甘来,日后还能过上以前想都不敢想的,仙界一般的好日子啊!
如果早知道的话……很多人不由得都遗憾起来,或者说,对一些的确早知道,但没有放在心上的人来讲,他们也不禁去想——这要是自己早下定决心,能舍下家里的根基,早点南下的话……那么,一路来的担惊受怕,亲人间的生离死别,是不是或许也能避免呢?
这是一支人人都有过去的新工队,能把家小囫囵带到江北的流民,百中无一。
多数家庭都损失了一到两个成员,因为饥饿、颠沛、疾病……死人的理由是很多的,活下来的理由则很少。
当他们终于来到工地,吃到了工地给的口粮,就着咸鸭蛋大口大口地扒白米饭,尝着盐味丰富的辣椒酱——
当他们饱餐了一顿,幸福地捧着肚子,靠在稻草褥子上,透过帐篷门眺望着朦胧的星光夜色,注视着远方江岸对面,那隐约的光晕,犹如见到了近在咫尺的天界时,很多人不知不觉地流下了眼泪,他们自己也说不清,这眼泪,是为了自己的饱腹而流,还是为了失去的亲人,为了不可追的过往而流。
这是要怨怪也无从怨怪的事情,可也是无法不悔恨不遗憾的事情,在饥饿和战乱中所度过的心惊胆战的一年又或者是几年,明明才过去不久,可记忆却变得模糊而遥远,和江对岸的乐土一样,一个在前,一个在后,似乎都触手可及,却又似乎一辈子都再回不去到不了。
他们没有充足的文化素养,找不到一句话来形容这复杂的心情,只是在这一刻,不约而同般,逐渐地潜入了同一片情绪的海洋,在灯火之中,眺望着发光的江岸,在黑暗中次第悠长地叹息。
“都过去了。”
不知是谁说,他的声音虽然低沉粗豪,但却也满是哽咽,这句话与其说是要说服别人,不如说是要劝服自己。
“都过去了!
且看以后吧!”
真过去了吗?能过去得了吗?人群中传出悉悉索索的动静,突然又有人问,“中原道……老家那里……以后又会怎么样呢?”
是啊,他们极其幸运地逃离了的家乡,那饱受旱灾虫灾瘟疫困扰的多灾多难的土地,还有留在其上的老乡们,以后……又会如何呢?
这不是他们能关心的事,远远超出了他们的本事,甚至或许多思考一点儿,还会引来旁人的嘲笑,认为他们想得也未免太多。
可在这一刻,当大家都在帐篷内试着入睡的时候,当不知有谁从怀里摸出了一片树叶,呜呜咽咽地吹起了荒腔走板的《锁南枝》时,这些疑问,不免也伴着泪水,映现在每个人心间:家乡的未来,将是如何?家乡的过去,又该如何释怀呢?
过去的一年里,有多少不该死的人死了?那些被杀的富户,那些被牵连的百姓,当真个个都该死吗?那些饿死病死的被杀的失散的家人——他们又有谁是该死的呢?
可该怎么办才好呢?这是天要收人,又堪怪谁呢?营地之中,鸦雀无声,只有那幽咽的曲调,断续地向着,不知是哪里传来的歌声,好像是那失散已久的乡邻,推了推草帽,从浓眉下狡黠地投来一眼,故意捏着声气唱着,“太无情——罚奴磨麦到天明——”
这歌声飘飘荡荡,忽而在前,忽而在后,一会儿幽怨,一会儿缠绵,像是一支不甘的手,抓着灾民的脚脖子往刚逃出的深渊里拖,又像是母亲温柔的拍抚,在久旱而干燥的夜里,苦中作乐地哄着他们入睡。
灾民们断断续续地睡着了,逐渐地把战乱的回忆,和对过去的追缅,在梦中飞快地遗忘,只有那根深蒂固的饥饿感留了下来,很多人对此感到费解,但这的确是事实——这批中原道的流民,即便在江北道暂时安稳了下来,也表现出极高的迁徙热情。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