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动力小说】地址:https://www.dlchuwuqi.com
其实这也和林耀东脱不开关系,可以说,间接帮了米国的大忙。
美元指数就是计算美元对主要几国货币的汇率计算得来的。
比如,在一个天平的一端放40的马克,60的英镑。
另一端放100的美元,此时天平是平衡的。
当英镑贬值50,马克上涨50。
可以计算为,60(英镑权重)x-50(英镑贬值幅度)+40(马克权重)x50(马克升值幅度)=-10。
也就是说,天平一端的马克和英镑对美元贬值10。
米国就可以加印10的美元,从而和几国货币保持一致。
美元就不会贬值,就不会失去美元霸权的地位。
而1990年林耀东干了什么?做空了岛国(虽然日元没有贬值,可也收到了冲击,让日元指数不稳定。
)做空了英镑(贬值25)。
再加上普鲁士还没有一统,但货币已经统一,马克汇率也开始波动起来。
毕竟联邦普鲁士比共产普鲁士经济要强的多,马克也坚挺的多。
对联邦马克的冲击也是有的。
所以,美元一下就站了起来。
可换个思路,如果这些事情没有发生,而米联储印钞多了一倍,美元就会相对这些货币贬值一倍。
美元指数就从100变成了50。
而现实是美元印钞超过了8倍,可美元指数不但没有降低,而是变得更加坚挺。
原因是,衡量美元的几种货币,随着美元大放水,他们也跟着不断放水。
为什么他们不放水,让自己本国的货币变得坚挺?甚至取代美元地位?要知道!
美元是米国的命根子,谁敢不放水,米国就打到他放水为止。
他们打不过米国啊。
当然,还有另外一个原因,那就是他们也需要不断放水从而收割那些发展中1国家。
收割他们的货币,补贴国内经济。
众所周知,所有穷国的发展路子都是一样的。
第一步,让自己本国的货币贬值,然后绑定美元。
第二步,吸引国际热钱,大力发展自己的国家出口贸易。
第三步,积累足够的外汇,再向发达国家购买自己需要的技术。
这三步走下来,米国、大英、岛国、德国可以轻松收割两波。
第一波赚的是利息差价,据统计,发达国家每年3的gdp都是来自这个利息差。
毕竟,穷国想要拉拢国际热钱,就需要降低利率,甚至是0利率。
而热钱哪里来的,都是发达国家流出去的。
第二波赚的是放水税。
因为穷国在拼命降低利率,而发达国家却在拼命放水。
穷国获得投资收益,可本国货币却和美元绑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