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动力小说】地址:https://www.dlchuwuqi.com
禁军里的许多中下层将领都是他一手调教和提拔的,而他又是禁军的最高长官,如果说有人这时候想要凭借市井流言就把他给杀了,那么这个人所要承担和面临的后果将是不堪想象的。
可是,这些并不代表赵匡胤就绝对的安全,谁敢保证没有意外?谁敢保证他的政敌这时候不会选择当一回冒险家突然跳出来把他给一刀砍了?,!
好在这一切都是虚惊一场,正月初三这天,被流言蜚语弄得提心吊胆的赵匡胤终于是带着大军出了开封城。
接下来所发生的事只要是上过初中的人都从历史书上有所了解,但在讲述这事之前,我还另有话想说。
可以说,赵匡胤这一生从始至终都没有想过要背叛他的恩人柴荣。
在柴荣当皇帝以前赵匡胤视他为兄长和长官,而在柴荣当皇帝以后他更是成为了让赵匡胤仰慕和崇敬的帝王,而且柴荣对他不止有知遇之恩,更有提携扶植之恩,这是真正意义上的恩重如山。
可是,在柴荣突然身亡以后,这个国家的局势瞬间就乱了。
他是周朝唯一的顶梁柱,他这一垮让整个国家都随之陷入了恐慌和迷茫之中,他们头顶上的天空也变得阴暗晦涩起来。
这个时候,这个国家需要有人站出来接过柴荣掉在地上的接力棒——稳定这个国家,完成统一大业,然后让这个国家变得繁荣富强,让人民从此安居乐业,让这个国家重现汉唐盛世。
那么,这个人该是谁呢?是柴荣年仅七岁的儿子吗?是李重进吗?是边关重镇上的那些手握重兵的赳赳武夫吗?必须得说的是,柴荣心中的那些远大的理想和抱负在赵匡胤的心里其实也有,从他小时候亲眼目睹洛阳和开封城惨遭异族和乱兵蹂躏的惨景之后他就有了这个愿望,但在当时那就是他的一个虚无缥缈的梦,一个看似永不可能实现的梦。
然而,命运让赵匡胤走到了今天这一步,让他的那个梦想也就此变得几乎是触手可及。
不可否认的是,自从柴荣驾崩以后,赵匡胤身边的那些人应该是跟他提过代周自立的事,但是赵匡胤过不了自己这一关,他不想愧对柴荣的地下英灵,他想做周王朝的忠实臣子,毕竟世上有谁愿意背负一个“欺负孤儿寡妇篡夺国家”
的历史骂名?在战场之外,赵匡胤从来就不是一个心狠手辣的阴谋家,他的心里有太多的道德束缚,尽管他没有读多少书,可他知道寡廉鲜耻,知道忠义名节,知道有些事是不能做的。
如若不然,他根本不用等到这时候才动手,他早在柴荣驾崩不久之后就可以趁乱取周自立,就像石敬瑭和刘知远甚至是郭威所做的那样。
如果赵匡胤在事后说他是被迫当的皇帝肯定会被很多人鄙视,会被人说他是敢做不敢当,可我倒是愿意相信他是被迫的(至少不是处心积虑)。
有证据表明赵匡胤在兵变当晚之前就知道他手底下的人在打他的主意,他当然是拒绝,可他低估了那群人内心的那份迫切想要爆发的野心和欲望。
换个角度来说,他们这些人也是普通的凡人,他们现在比以往更需要一个像柴荣那样的皇帝。
平心而论,如果换了是我们身处当时的历史背景和环境,值此国家内忧外患之时,作为行进在出征路上很快就要去为这个国家卖命的我们难道不希望有一个强力的、被我们所尊崇和信服的人来领导我们甚至是成为一国之主来带领我们去打败外敌的入寇吗?在当时,如果要弄一个民主选举或民意测评,在七岁的柴宗训以及三十三岁的赵匡胤之间,作为一个普通的后周百姓,你会选谁来当这个国家的领导人?说来很残酷,但事实就是如此,当时的民心是怎样我不好说,但当时的禁军将士肯定是大多都向着赵匡胤的。
这些人当初被选入禁军以及后来接受训练再到奔赴战场,在这个过程中赵匡胤受柴荣委派几乎全程伴随在他们的身边。
换言之,这些人都可以被称之为他的门生。
这里有一个很相似的对比,黄埔军校大家都知道,在这所学校创立之时其校长的大名并不为太多人所知,可这个人就是凭借自己的这帮学生兵成就了一番王霸之业。
虽然这个人的成就和赵匡胤没法比,但在有一点上他们是一样的,那就是他们同在乱世之中建立并掌握了一支当时战力最强的军队且这些人对他们是忠心耿耿。
说到这里,我突然发现这两人在某些方面还真的很像,他们都曾有一个光辉神圣的领导但这个领导却又突然间驾崩了,然后他们就接过了那位领导留给他们的接力棒开始走上了前台。
不同的是,赵匡胤有一个如狼似虎的弟弟并且他最后被自己的这个弟弟给搞得灰头土脸甚至还死得不明不白。
又扯远了,其实我们这里就想说一点:军队以及军心所向让赵匡胤成为了陈桥驿事件的主角。
尽管赵匡胤明确表示过自己绝不做背叛柴荣的事,可他还是没有想到手底下的这帮人竟然如此大胆和疯狂。
赵匡胤当年作为郭威的亲兵曾亲眼见到一群大兵跑进郭威的营帐,然后把一面黄色的军旗缠在郭威的身上以此强迫他当了皇帝,相信当时的赵匡胤是怎么也不会想到这种事有一天竟然会发生在自己的身上。
:()北宋帝国兴亡史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