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动力小说】地址:https://www.dlchuwuqi.com
就在此时,已经再次坚定了亲征决心的赵恒准备派一个宰辅大臣去前方的大名府主持一下军政大局。
说白了,这人就是去帮赵恒先顶一下雷,去把辽国人先挡一下以便于赵恒接下来的亲征,赵恒转而向寇准询问应该派谁去大名府打这个前站。
寇准抑制住内心的狂喜和激动,他张口回道:“陛下,此事非王钦若大人不可胜任!”
闻听此言,王钦若浑身的血液瞬间直冲大脑,他整个人都被寇准这句话给整懵了!
他感觉似乎有人在他的脖子上狠狠地砍了一刀,甚至觉得自己的灵魂此刻都已经出窍了!
至于老帅哥陈尧叟,他这时候想必定然会有种劫后余生的庆幸感,颜值这个东西有时候真的是可以决定一个人的命运乃至是生死!
就此,王钦若和寇准之间的死仇是彻底结下了,扳倒甚至是整死寇准成了王钦若此后的心之所念。
寇准这一招摆明了就是在公报私仇,他只想到了快意恩仇,可他是否想过如果王钦若真的是个孬种从而把河北重镇大名府给丢了该怎么办?可是,王钦若的副宰相之位也不是凭空混来的,没点真本事他是站不到这里来的。
,!
面对赵恒和寇准投来的各自寓意非同的目光,王钦若很快调整了自己的情绪。
他这时候以一个真正的男人才所具备的慨然之气对赵恒躬身施礼,回道:“陛下,大名府之行,臣愿往!”
这里说到了王钦若的慨然之气,这似乎与先前的那个主张逃跑的王钦若人设不合,可凡事得相对而论,殊不见最柔顺的兔子都有龇牙的时候,而王钦若半生宦海沉浮又岂能没有点硬骨头在支撑着他呢?结合他后来在大名府的一举一动和一言一行,他都无愧于这时候的“慨然”
二字,此后在大名府的那个王钦若堪称国之栋梁。
第二天,赵恒正式下诏参知政事王钦若即刻前往大名府出任大名府都部署、判天雄军、提举河北转运司,基本上就是大名府前线的宋朝军政钱粮一把手,而之前担任宣徽南院使兼知枢密院事的周莹则是他的副手。
就在王钦若心情复杂地赶往大名府之时,远在莫州的宋军守将石普派人用快马紧急将一封写明需交赵恒本人亲启的密信送到了开封。
当赵恒打开这封信并看到这封信的落款时不禁是惊愕万分——这封信是被他认定为已经在战场上为国殉难的一个人写来的,此人正是他儿时的玩伴、望都之战里为国战死的宋军定州大营副帅王继忠!
王继忠还没死?赵恒又惊又喜,但在看到信中的内容后他的脸色转而又变得阴沉起来。
王继忠在信里首先讲述了望都之战里他是如何被辽军俘获的,他在信中虽然将矛头也指向了王超(他说王超轻敌寡谋),但他也承认他对战败也是负有责任的,但这并非是他想要说的重点。
他随即又提到了辽国的萧太后对他是如何的恩遇相待,他也向萧太后提到了赵恒希望宋辽两国能够息兵止戈的愿望,而萧太后也有此愿望,所以他这次写信就是希望能够做个中间人从而促成宋辽两国能够达成和约并从此和睦相处。
从王继忠写这封信的时间上可以判断出萧太后是在辽军进入保州境内之后就让王继忠写好了这封信,然后再派人将此信转交给了莫州的守将石普,再由石普派人将信转送到了开封。
可是,你辽国人既然想让两国息兵止战大可直接让王继忠书信一封即可,或者可以直接派一个和谈使者,你为何要一边大举进兵一边又暗中约和呢?这其中是否有什么阴谋呢?为此,赵恒马上召集所有在京的两府大臣商议此事。
赵恒说道:“朕确实有意让宋辽两国达成永久性和约,但自古夷狄都是我中国之心腹大患,而如果我们不能在德行和兵势上彻底压倒他们,那么他们定然不会真心臣服。
王继忠在信里所表达的意思朕很清楚,但这事的真伪却有待考量。”
毕士安回道:“这些年来从辽国那边跑过来的投诚者都说辽国上下很畏惧陛下的英明神武,他们担心我朝有朝一日会再度兴兵收复幽燕。
辽国这次虽然兵势甚大,但如今他们兵锋受挫且又不甘心就此退兵,所以这才让王继忠暗中请和,臣觉得此事可信。”
赵恒这时候却显得很冷静和理智,他说道:“辽国若果真请和当然是好事,但是他们必然会有条件。
如果他们只是想要些财物倒也没什么,我最担心的是他们会以关南之地曾经属于辽国而向我朝提出归还的要求,若是如此朕绝不答应,朕必将亲临前线驱逐敌寇!”
君臣一番商议之后,宋朝这边决定相信王继忠所言非虚。
赵恒以手诏让石普向王继忠转达他的旨意:和议可行,如果辽国真有诚意且还有更进一步的行动就通过石普转达即可。
王继忠在信里希望赵恒能够先派出使者前去辽国御营商讨议和之事,但赵恒予以了拒绝,他不想在未得到辽国君主正式请和的情况下主动派人前去议和,那样一来会显得是宋朝在主动向辽国求和,而且是在辽国人的大军威吓之下请和,如此一来这个脸可就让赵恒丢大了,那样就成了是宋朝在向辽国乞和。
中原的皇帝最要面子也最讲究个名分和仪式感,你萧燕燕知道要面子,所以通过王继忠以一种非正式的方式在私下里求和,但你却要赵恒以皇命的形式派人去你那里议和,难道赵恒就不要面子吗?大宋就不要面子吗?辽国这边一面对定州的王超虎视眈眈,一面又在定州以东大肆扫荡,但同时又派王继忠私下里请和,这一招又打又拉着实让宋朝不好应付,而这也导致了赵恒的亲征计划一再延迟。
如果不亲征就能化解此次危机,那赵恒又何必要劳师动众?可是,谁又敢保证这不是辽国人为了阻止赵恒亲征而使出的卑鄙伎俩呢?因而,宋朝这边还是得做两手准备。
:()北宋帝国兴亡史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