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动力小说】地址:https://www.dlchuwuqi.com
这期间后唐国势平稳且在农业方面连年丰收,于是乎李嗣源就有点飘飘然了,他总觉得没啥可干的,觉得从此可以躺平享乐了。
冯道在此期间却向李嗣源进言道:“我以前在小路上骑马总是小心翼翼,这样倒也没出什么意外,等到上了平坦的大路我就策马狂奔,可这样却反而出事了。”
冯道这番话没有明着打脸李嗣源,但响鼓不用重锤,李嗣源听后深以为然并以此警示自己。
后来的某天,李嗣源又问冯道:“如今天下太平,粮食也连年丰收,老百姓的日子应该过得很滋润吧?”
李嗣源本以为冯道会趁机拍他的马屁,谁知道冯道却说了一句:“灾年的时候民不聊生,饿殍遍野,而丰收之年老百姓又会为粮价便宜而发愁,老百姓的日子真是苦啊!”
这可谓是五代版的“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
冯道随后还给李嗣源吟诗一首:二月卖新丝,五月粜秋谷,医得眼下疮,剜却心头肉。
我愿君王心,化作光明烛,不照绮罗筵,遍照逃亡屋。
当然,这首诗不是冯道的作品,而是聂夷中的《伤田家诗》,可重点是:李嗣源随即命人将这首诗记录下来并时常独自诵读。
冯道这般所为可比魏征乎?我觉得是可以这样说的。
策马于乱世已近半生,冯道骨子里还是当年的那个少年,此心可赞。
也就是在这个时期,在兼顾国事的同时,冯道还干了一件对儒家来说可谓是功德无量的事。
他奏请李嗣源由他主持编排刻印儒家《九经》并得到了许可,所谓九经就是《易》《书》《诗》《左传》《礼记》《周礼》《孝经》《论语》《孟子》九部儒家经典。
唐文宗时期,为了防止这些东西失传,于是皇帝下令把这些经书的内容全部刻印在石碑上,这个工程并不简单,这可不是写字,而是雕刻,九经总计六十五万余字,由此可以想象这个工程量有多大。
冯道要做的就是找到这些散落在各地的石碑,然后把这上面的内容记录下来并刻印成书。
自从唐朝后期以来,由于连年战乱,这些儒家经典也是被摧残得够呛,冯道得派人找到这些石碑,然后还不一定能找得全,这就需要他自己去查阅或搜寻,目的就一个:尽量让《九经》以完整的面目重现天日。
五代时期可不是后来的宋朝,什么活字印刷术这时候根本就没影。
不管怎样,这事最后还是做成了,用了多久?这个时间很多人都想象不到——整整二十二年!
由此可见这期间的艰苦和工作量有多么的巨大,要知道在这22年里可是天天城头变换大王旗,后唐灭亡,契丹入主中原、后晋、后汉、后周相继建国,在如此动荡的大环境里,冯道坚持初心硬是把这事给干成了。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后面更精彩!
这件事的意义和重要性对后来儒家学子来说是怎么说都不为过,可怜后世的儒生如欧阳修、司马光对于这样的一位恩人却是大加指责,甚至于是谩骂,也不知道冯道泉下有知会作何感想。
至于他为何会被骂,原因就在我们下面要讲到的内容里。
进入知天命之年以后,冯道头上的天空再又变了颜色。
李嗣源死了,他的儿子李从厚继位,李从厚这时候还是个十九岁的娃娃,但他人小鬼大,看着各地的节度使拥兵自重且轻视他这个小娃娃,于是他就想着要削藩并夺权。
他的办法是把各地的节度使对调一下,就像我朝的太祖当年所做的那样,然而这个娃娃没有威信,那群骄兵悍将可以臣服他的父亲李嗣源,但对于这个娃娃就没那么恭顺了。
首先跳出来反对李从厚这个娃娃的就是比他年长好多岁的义兄李从珂,李从珂也是个狠角色,他一鼓作气直接就把李从厚给干趴下了。
接下来,冯道为后世所不齿的事发生了:眼看李从珂的大军就要进入首都洛阳,而皇帝李从厚又被干趴下了,于是身为宰相的冯道率领百官于城门外迎接李从珂的大军入城。
在冯道的带领下,群臣对李从珂劝进,李从珂假意推辞几番之后也就很“难为情”
地当上了后唐的新皇帝。
冯道依然当自己的大官,但很快有人向李从珂进言说冯道的各种坏话,于是李从珂罢免了冯道的宰相职务并让他去当了地方官。
冯道被贬到了去了同州(今陕西渭南市大荔县)并加授为匡国军节度使。
一年后,冯道又被李从珂遥拜为尊贵无比但却没有任何实权的司空,简而言之就是他被高高地挂了起来。
:()北宋帝国兴亡史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