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动力小说】地址:https://www.dlchuwuqi.com
这种“合得来”
是以非功利化为指向的,它不看对方的身份和地位,也不指望对方给自己带来什么实际利益,它只是出于一种精神的需要,带有情绪化的特征。
有些人只交往合得来的人,那么,凡是不符合其标准的人就一概拒绝,不相往来,也不顾及其中的利害关系。
这种处世方式带有很明显的书生气。
实际上,社会上人与人之间的利益关系非常浓厚,人际交往也不可避免地成为整个社会利益链条中的一环,以功利为取向的交往自然会提高了地位,这个时候,还抱着一副书呆子气,自以为清高有境界,结果只能是离群索居,被人孤立,处处吃亏。
有些人以道德感和主观好恶作为自己行为的准则,鄙视人际交往过程中的利益动机和利益行为,对那些凡是与自己的道德观念和主观好恶不同的人,一概不与交往。
有些人以清高脱俗自居,有道德品质上的优越感,这更增强了其以主观好恶取人的行为模式。
人生中有几个知心的朋友,即使不多也是常事,但这决不是生活的全部。
人活着需要各种各样的朋友,不同的朋友可以满足不同层次、不同方面的需求,我们固然需要品性相投的友人,但同样也需要事业上的伙伴、利益上的合作者,没有这些人的帮助,我们的人生同样是不完美的。
俗话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
以主观好恶评判一个人,则天下没有什么人可以交往了。
所以,以“合得来”
与否作为人际交往的惟一标准实在是一种偏误;正确的做法是,既要交合得来的朋友,也要交合不来的朋友。
人类社会是一个人们因相互需要而结成的共同体,因此,人与人之间互有利益上的需求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
通过互利互惠、互通有无、取长补短、相互合作式的人际交往,可以办成一个人通常难以办成的事。
要不断地壮大自己的实力,从而为实现自己远大的人生目标奠定坚实的基础。
有些人也明白通过哪些交往能给自己带来哪些利益,但他们就是做不到。
与合不来的人交往,他们会感到心理负担很重,情感上受不了,又不能得体地掩饰和控制自己的这种不适,结果感到自己很累,很受压抑,远不如独来独往那般轻松自在,而跟他在一起的人也会感到尴尬。
有些人最典型的一种心理就是,“跟你合不来,还要敷衍你,真是受不了”
。
这与有些人的道德感过强有关,道德感过强者往往会走极端,即用道德来划界线把人分成“黑白好坏”
两种对立的类别,这往往会使他们缺乏理解和宽容,变得视角偏狭、心胸狭窄,缺乏必要的容忍度。
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有些人不容易当上领导,也不容易团结一大批人干成大事业。
以能否合得来作为交友的惟一标准,危害是显而易见的。
最重要的一个后果就是,你融不到别人的利益圈子里去,因此,困难时也不会有人站出来维护你的利益。
有的时候,即使你甘于清贫淡泊、一心想做隐士也做不得,因为独善其身者的自我防卫能力是太差了,只要你惹得别人不高兴,麻烦就会自动找上门来。
所以,为了开拓视野,增强生存能力,就必须放下架子,广交朋友。
友善的人要会客套
有些人往往容易把应酬、客套、寒暄乃至聊天这些基础的交往行为看作是虚伪、庸俗和毫无意义的东西,在思想上加以排斥,在行动上加以抵制。
有些人渴望和追求的,是一种真心对真心的交流,是一种不加掩饰的率真,他们总希望抛开利益的纠葛在尘世间找到一块心灵的净土。
这种理想是美好的,也是一种很值得追求的境界,但是在现实中却办不到。
因为这种想法并非植根于现实世界,在缺乏对人的本性、社会的本质以及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的了解的基础上,再美好的理想也只能是幻想。
从美学上讲,距离会产生美感;从心理学上讲,距离是保证人格完善和心理安全的重要保证之一。
虽然说人类社会就是人们出于求得生存和逃避孤独的需要而建立起来的,但是,个体与个体之间的差异性和自我防卫本能又决定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使他们不可能走得太近。
实现心灵之间的通体透彻的彻底交融固然是桩好事,但是却缺乏实现的可能性。
即使是偶尔有一定程度的实现,由于现实各种利害关系的影响,也很可能最终导致伤人又伤己的结局。
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一旦过小,就会发生类似挤公共汽车的情形,碰撞与挤压就不可避免,矛盾和斗争也会接踵而来,人类的某些动物性本能和劣根性也会由此暴露无遗。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在深度上彼此之间也存在着差别,这种差别就反映了人际交往所具有的多层属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