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动力小说】地址:https://www.dlchuwuqi.com
有了行为的不自由,才能获得精神上的真正自由。
精神自由的人,大多能慎物节缘,自甘平淡,保持一种宁静的超然心境。
做起事来,不慌不忙,不躁不乱,井然有序。
面对外界的各种变化不惊不惧,不愠不怒,不暴不躁。
面对物质引诱,心不动,手不痒。
没有小肚鸡肠带来的烦恼,没有功名利禄的拖累。
活得轻松,过得自在。
白天知足常乐,夜里睡觉安宁,走路感觉踏实,蓦然回首时没有遗憾。
人体的神经系统常处于一种稳定、平衡、有规律的正常状态。
这才是心灵的最大舒展。
我们再看看那些拒绝平淡者,他们管不住自己的物欲,有的掉了脑袋,有的当了囚犯,有的虽然侥幸没有被检举揭发出来,但他们整天心惊胆战,心里却失去了自由。
在追名逐利惟恐不及的现代社会里,不要小瞧这不起眼的平淡的心态,它能于利不趋,于色不近,于失不馁,于得不骄。
它能抗拒物欲的诱惑,帮你事业有成。
有了它,上帝不会忘记你,会教你彻悟人生的真谛,进入宁静致远的人生境界。
即使上帝忘了你,也不要紧,最起码你还会落个淡然适然,不急不躁,不至于让心猿意马把你搅得心神不安。
如果一个人有太多的物欲和虚荣心,那么他在行走时,就会因这些重负而寸步难行。
有一位禁欲苦行的修道者,准备离开他所住的村庄,到无人居住的山中去隐居修行,他只带了一块布当作衣服,就一个人到山中居住了。
后来他想到当他要洗衣服的时候,他需要另外一块布来替换,于是他就下山到村庄中,向村民们乞讨一块布当作衣服,村民们都知道他是虔诚的修道者,于是毫不犹豫地就给了他一块布,当作换洗用的衣服。
当这位修道者回到山中之后,他发觉在他居住的茅屋里面有一只老鼠,常常会在他专心打坐的时候来咬他那件准备换洗的衣服,他早就发誓一生遵守不杀生的戒律,因此他不愿意去伤害那只老鼠,但是他又没有办法赶走那只老鼠,所以他回到村庄中,向村民要一只猫来饲养。
得到了一只猫之后,他又想到了——“猫要吃什么呢?我并不想让猫去吃老鼠,但总不能跟我一样只吃一些水果与野菜吧!”
于是他又向村民要了一只乳牛,这样子那只猫就可以靠牛奶维生。
但是,在山中居住了一段时间以后,他发觉每天都要花很多的时间来照顾那只母牛,于是他又回到村庄中,他找到了一个单身汉,于是就带着这无家可归的单身汉到山中居住,帮他照顾乳牛。
那个单身汉在山中居住了一段时间之后,他跟修道者抱怨说:“我跟你不一样,我需要一个太太,我要正常的家庭生活。”
修道者想一想也是有道理,他不能强迫别人一定要跟他一样,过着禁欲苦行的生活……
这个故事就这样继续演变下去,你可能也猜到了,到了后来,也许是半年以后,整个村庄都搬到山上去了。
一个人如果物欲太盛,那么他的心就永远难以平静,也就谈不上修身养性了。
幸福与欲望
幸福是一个很抽象的词语。
什么是幸福的定义呢?查一查《现代汉语词典》:使人心情舒畅的境遇和生活;生活、境遇称心如意。
那么心情舒畅、称心如意又如何获得呢?
《辞海》里对幸福的解释比较细致具体:人们在为理想奋斗过程中以及实现了预定目标和理想时感到的满足的状况和体验。
对幸福涵义的理解因理想、追求的内容不同而有所不同。
比如无产阶级的幸福感建立在集体主义基础上,认为人们的幸福生活,不仅包括物质生活,也包括精神生活;个人幸福来源于集体幸福,集体幸福高于个人幸福,幸福不仅在于享受,更不仅在于个人享受,而主要在于劳动、斗争和创造的过程。
只要是人,每时每刻都有着欲望存在。
从出生那一刻起就有欲望,确切地说在娘胎里就有了想见到外面世界的欲望。
如果没有欲望就不是人了,那可能就是神、佛,是圣人了。
人的欲望,一旦处理不好就会变成魔鬼,而处理好了就会变成幸福。
没有实现欲望之前都有得不到之痛苦,实现了,就会心情舒畅、称心如意,产生一种喜悦心情,那就是一种幸福。
其实人的欲望就是幸福和痛苦的根源,也可以说是他们的母亲。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