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动力小说】地址:https://www.dlchuwuqi.com
这说明了什么,说明世界上人人都以为自己最为重要。
对于这一观点,纽约电话公司的一项调查也予以了证实。
该公司为调查人的通话中使用次数最多的是哪个词,详细调查了人们的通话。
结果发现,这个词是人称代词“我”
。
“我”
字在500次电话通话中使用了3990次。
“我”
,“我”
,“我”
……
显然,最在意自己、对自己最感兴趣,这是人的天性。
因为这一天性,当某人主动引出话题谈及我们的兴趣时,我们通常会喜形于色。
哪怕我们明知对方并不是真的感兴趣。
因为这一天性,在意对方所在意的,是让对方在意自己的最佳办法。
换句话说,要让对方对你感兴趣,最好的办法就是对对方的兴趣表示兴趣。
暗暗了解对方的兴趣所在,然后热情地与其谈论,有谁能不感到意外、高兴呢?而人一高兴,还有什么事情不好说、不好办呢?
最在意自己、对自己最感兴趣,这是人的天性。
因此,求人办事时,找出对方的兴趣所在,并与之谈论这一兴趣,更容易成功。
巧用乡情来打动对方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这首千古绝唱,将一个远离家乡、怀念家乡的游子心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中国人自古就有着强烈的乡土观念,其主要表现就是对同乡人有一种天生的热情。
因此,如果能好好利用同乡关系,不但可以多几个朋友,更重要的是办事时能得到关照。
值得注意的是,求老乡有个技巧,因为老乡有大老乡与小老乡之分。
比如,在关里,东北人都可成为老乡;过江南,北方人又都可成为老乡。
这要根据环境而变,在这方面北洋政府时的徐世昌可谓独树一帜。
北洋政府时期前后有7个总统及执政首脑,他们中有6个是行伍出身,唯有徐世昌是无一兵一卒之文人。
徐世昌以翰林起家,攀附袁世凯,投其所好,因缘际会,扶摇直上。
徐世昌,清咸丰五年九月生于河南开封,城内的双龙巷是他的出生地和少年时代活动的地方,算是他的第一个籍贯;据徐氏家谱考证,徐世昌的远祖明朝末年居住在浙江鄞县,这是他的第二个籍贯;乾隆年间,徐家又从北京大兴移居天津,徐认为大兴是他的第三个籍贯,天津是他的第四个籍贯。
别人也许会觉得有这么多籍贯是个麻烦,而徐世昌却利用这多处籍贯大做文章。
他跟袁世凯论河南同乡,跟冯国璋、曹锟论直隶同乡,与钱能训、孙宝琦论浙江同乡。
徐世昌涉足社会,处处得到同乡的帮助。
由此看来,老乡的关系就大有文章可做了,但说开了,也只不过是一种与人拉关系、套近乎的手段而已。
为什么?因为每个人都有家乡观念,每个人都想利用这种观念结成联盟。
但我们不能不佩服徐世昌的精明,他一个人可以利用那么多关系,同时拉出那么多不同的老乡。
试想,生活中如果都能像他这样利用一下老乡关系,应该说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
当然,这得抛开对徐世昌的历史评价。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