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动力小说】地址:https://www.dlchuwuqi.com
他们坐的是海航晚上最后一班飞机,十一点四十五从北京飞三亚。
陶竹长这么大只坐过两次飞机,第一次是蒋禾给她买的票,从繁春到北京,第二次就是现在,但两次的感觉完全不同。
第一次她手足无措,在机场跟着奶奶一起打听进站口在哪,第二次公务舱里零星做的全是认识的人,他们在机场里随性聊天,像是还没走出那个场子。
想起繁春和爷爷奶奶,陶竹不由得想起在繁春时的蒋俞白。
她明目张胆地侧过头,用眼睛一笔一划描摹他的轮廓。
眼睛闭着的时候比睁着的时候弧度要柔和的多,鼻子立挺,从山根往下一道陡峭的弧度,嘴唇偏薄,看上去就像是说话刻薄的人。
他除了脸颊,一切都是她熟悉的样子。
不知道是瘦了,还是人长大之后胶原蛋白流失了,他十八岁侧过脸时脸颊会鼓出一个圆滑的小包,现在已经一点都看不见了。
从脸颊到下巴,瘦削而锋利。
蒋俞白原是歪着头靠在座椅上,忽地他回过头,睁开眼:“这么多年了,我这张脸你还没看够呐?”
陶竹脱口而出:“以前又不敢看。”
她说完,感觉蒋俞白明显怔了一下。
他们两个之间的关系有种微妙的平衡,蒋俞白注定是给不了别人爱的,于是陶竹也把自己的感情藏起来,像是那天夜里的一时兴起,才会跟着他。
或许哪天新鲜劲儿过了,他们又回到那样普通的阶级关系。
富二代,和保姆女儿。
只有这样,她才能让他相信她会乖,让他相信就算有一天他不想继续这段关系了,她也不会死缠烂打,听话走开。
而以年计算的感情过于沉重,会打破他们的关系,所以对于她兵荒马乱的暗恋,陶竹选择绝口不提。
“毕竟以前爷爷奶奶还有我妈他们都让我对你好点嘛。”
陶竹打了个马虎眼,把话题扯开,“对了俞白哥,你去繁春的时候好像不是高中毕业,也不是大学毕业,为什么会在那个时候去繁春呢?”
倒也不是突发奇想的问题,其实陶竹很久之前反应过来那个时间节点的时候就好奇过这个问题,只是一个没有找到一个合适的场合问,结果没想到这个好奇已久的问题在这样一个用来挡刀的时刻刚好用上。
“蒋俞白应该是信了,没在上一个问题上纠结,而是认真地回答她:“大二。”
一般情况下,只有某个话题正好是蒋俞白刚聊的话的时候,他的态度才会认真,陶竹庆幸自己找对了话题。
随着飞行高度的升高,外界的喧嚣逐渐褪去,陶竹在舱内引擎的嗡鸣声里,听完了蒋俞白的故事。
蒋俞白原本是在国外读书的,大二那年,他和身边的几个朋友想要一起创业做外卖项目。
契机说来简单,是有次在图书馆熬夜写paper(注一),他们几个同学点了个披萨delivery(注二),点的时候是晚上七点半,等到披萨送到的时候已经十点了,凉透了芝士发臭不说,披萨饼在盒子里已经烂成了番茄酱炒馕。
几个商科学生,家境都殷实,在困难中找到了机遇。
谁还没有个懒不想做饭的时候了?谁还没有个在外面想吃饭,附近又找不着个合适饭馆的时候了?
国外服务行业做的向来不好,一个快递七拐八拐能折腾个半年才到手还是烂的,但国内的服务业可相当发达,买个快递今天下单明天就能给你送到家门口。
那时候外卖行业还没兴起,几个人当时就有了主意,在term(注三)结束当天就跑回国,眉飞色舞地给蒋中朝讲了自己的创业计划,顺便找他要一千万人民币的创业基金,占股百分之四十九。
蒋中朝平静地听完他的企划后,让他回去写一份详细的策划再细谈。
那时候正是年轻气盛,刚熬完几个大夜又坐了十几个小时的飞机,但蒋俞白一点都没觉得累,拿起电脑斗志满满地开始写策划案。
几个同学在国内不是一个城市的,他们开视频,拉会议,像合格的职场人,耗时一周,写了满满二十四页A4纸的策划,交给蒋中朝。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