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动力小说】地址:https://www.dlchuwuqi.com
“将军,李善道其众虽盛,来之虽,两利在我!
敌众而我心齐,此我之一利!
将军已去檄王、姜、李诸位将军,诸将军的援兵不日即到,此我之二利!
可留兵马五千,看住蒲坂,余众则将军亲率之,东扼山地,以阻善道。
候其锐气消磨,我援亦至,鼓而破之,唾掌之易!”
却这蒲坂与东边的安邑、河北、芮城等县之间,颇多山地,最大的百梯山,此外又有石锥、百径等山。
自安邑方向来蒲坂,沿途多行山地,或需从山边绕过,或需经台塬。
献此策之人,名叫柴静,如前所述,原为隋之解令。
柴姓的郡望,在河东临汾,系春秋时期齐文公后裔、孔门七十二贤之一高柴之孙的后代。
高柴的孙子柴举以其祖之名为姓,柴姓由此而有,在临汾这里繁衍生息,逐渐成为一方望族。
李渊女婿柴绍,其家就在临汾。
这个柴静,家也在临汾。
降从了李渊后,既因他系柴绍之远亲,也是因他家在河东地界,又降前是河东郡的解县令,故从吕绍宗攻蒲坂时,他都被李渊留在蒲坂军中,作为谋佐。
独孤怀恩到任后,尽管到任尚且未久,他和柴静脾气相投,已视柴静为心腹,常与共商议军情。
柴静有谋略,有胆气,且熟谙河东郡的情况,独孤怀恩对其颇为倚重。
只是在听了柴静的此策之后,独孤怀恩虽倚重他,却也不禁迟疑,说道:“先生此策,固然不错。
可是尧君素能治兵,我若只以五千人留看蒲坂,恐怕不足,至少得万人大约才成。
而又我军总才两万余人,若分兵万余看守蒲坂,能用阻击李善道之部便仅剩万余。
万余之众,能否有效阻之,实难预料,此其一;李善道见我军东阻,他亦有可能会绕道而行,如他从安邑西北之猗氏、桑泉渡滦水而进,我看守蒲坂之部,岂不即危在旦夕?先生之策,须当再议。”
蒲坂与安邑等间,诚然多山,可河东郡并非全境皆山。
正如独孤怀恩所虑,一见到独孤怀恩部在蒲坂东边的山地阻击,李善道的确是极有可能,——或者说,不是“有可能”
,而是必然会选择绕道猗氏、桑泉,渡过滦水,以向蒲坂。
届时,蒲坂留守之兵,势必就将陷入险境。
而且除此外,还有一点。
蒲坂城在滦水的北岸,紧邻滦水,如果采用柴静之此策,也就是说独孤怀恩用来阻击李善道西进的兵马,就需要先渡滦水南下,然后再东行。
如此一来,等到李善道自猗氏、桑泉北渡滦水、攻向蒲坂的时候,独孤怀恩部阻击的兵马若想回援,又还得再渡滦水。
滦水虽不甚宽,但渡河需时,往返折腾,只会给李善道机会;并渡河之际,易遭敌袭,风险倍增。
简言之,柴静此策,胆大是胆大,但过於冒险,易陷己於不利。
柴静说道:“将军若是以为仆之此策不可用,仆另有一计,虽不能大破李善道部,至少却也可使我军先胜一仗,振奋士气。”
“先生何计?”
柴静说道:“李善道新灭窦建德,骄满意盛,轻视我军,故而他主力尚未到安邑,已分遣王君廓进至虞乡。
王君廓兵少且孤,若我军集中精锐,往袭之,必可一战而胜。
此战虽不能破善道主力,却能挫其锐气,使其不敢轻进;而我军则可借此机会,巩固防线,将军以为如何?”
这一策,比之刚才之策,就可行得多了。
元君宝是独孤怀恩的心腹,和柴静的关系也不错,没有因为适才被柴静反驳自己的建议而生气,闻得柴静的这一策,他接住柴静的话,称赞说道:“将军,柴公此策,大好之策!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